北京人存钱以一年期居多,这个由京城几家存储余额较大的银行推断出来的储蓄特点,是对自利率下调以来,京城储蓄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概括。
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提供的数字是:在全行1100多亿人民币存款中,整存整取的定期储蓄达到了896亿元,占全部的8成,其中一年期储蓄又占相当大的比例,特别是在最近一段时期中,这种倾向更为明显,工行近期整存整取储蓄余额增加9.8亿元,其中两年以下储蓄增加了39.9亿元,三、五、八年的储蓄下降了30.1亿元。在增加的39.9亿元中,一年期储蓄达到33.2亿元,占全部的83.22%,这一比例堪称创下了纪录。另据建行几家支行提供的消息,各支行及储蓄所也出现了储蓄短期化、存一年为数最多的情况。
目前出现的新情况与几年前几乎判若两样。因为1996年以前在本市储蓄中,三年以上的储蓄还占据着大半江山。保值贴补的停办,利率的不断调整,国债品种的不断迭出均促成了人们对长期储蓄的兴趣下降。
一位从事储蓄工作多年的人士说,三年以上的长期储蓄余额减少了,但实际上减少的部分存款流向了国债,这主要是因为三年、五年国债利率均高于同期储蓄,且有诸多优势,一句话,长期储蓄被国债代替了。
摘自《北京青年报》